《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布 ——中医药振兴从现在开始

中医药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近年来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逐渐受到海内外认可,中医药养生与保健的理念经验广受民众欢迎。《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6日在北京发布。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白皮书,更突显出中医药在中国卫生领域所处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把“团结中西医”作为三大卫生工作方针之一,确立了中医药应有的地位和作用。1986年,国务院成立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管理部门。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今,又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卫生管理系副教授洪宝林告诉中新社记者,从这些决策部署中看出,国家重视中医药,对中医药的发展持肯定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布白皮书,是对中医药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期待。

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1亿;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人民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药文化建设也迈出新步伐……

而且中医药不单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获得认可,在全球正在风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制定传统医学政策的国家由25个增加到了69个,制定草药监管法规的国家由65个增加到119个,制定传统医学服务提供者监管法规的国家也已经达到了65个。

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总部设在中国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有53个国家和地区的194个会员团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有67个国家和地区的251个会员团体。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和组织卫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的价值得到进一步肯定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中华历史的文明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白皮书从“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四个大部分进行阐述。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文化特点。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第一,重视整体。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

第二,注重“平”与“和”。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疾病的发生,其根本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维护健康就是维护人的整体功能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协调与和谐状态。

第三,强调个体化。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着眼于调整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态。

第四,突出“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据不同体质或状态给予适当干预,以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从而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

第五,使用简便。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中医干预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许多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值得我们重视与传承!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深深地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和实践,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维护着民众健康。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保障安全、有效、合理应用,中国推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上海,目前已发布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在中国推动下,世界卫生组织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积极推动传统药监督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保障传统药安全有效。

虽然中医药在国际上发展形势极为喜人,但也有许多情况值得担忧。

就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中药的质量问题、资源可持续问题对中医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前,他也曾在公开场合说过“中医有可能毁在中药上”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正体现了中医药在新发展形势下所存在的重要问题。

为解决中药质量、资源等现实问题,去年国家出台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药材的资源保护和中药材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王国强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联合工信部、食药总局、国家林业局等多部门共同推进规划的落实,促进优质中药材生态种植,以保障民众用药安全。

第一,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的普查工作,着力摸清全国中药资源的家底,建设中药材资源的动态监测网络,构建中药种子资源的保护体系,切实加强对中药材主要产区资源的监测和保护,提升中药材资源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促进优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坚持以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为导向,建设常用的、大宗的、优质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鼓励野生孵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沙漠来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生产基地,保证临床和产生的原料供应,坚持以道地药材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为支撑,加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的力度,从源头上保证优质中药材的生产。

第三,积极推进中药的标准化行动。重点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的质量提升等生产全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或过时等问题,着力于中药生产各流程的技术规范优化、中药产品标准及中药产品可溯源的系统建设,完善并修订一批中药生产全流程标准,强化中药产品的监督、鉴别和鉴定的方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中药的质量问题、资源可持续问题也将会对中医的发展带来影响。只有借鉴各种现代文明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才能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