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骄傲—CSPPT在南方国际心血管论坛的发布

2015年4月10日,第17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大会设有72个论坛,参数人数高达六千余人。本次大会主席林曙光教授、香港心脏学院院长陈鉴添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词。

首先林曙光教授提到了我国目前心血管病的流行史无前例:我国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无论在增速上,还是规模上,都史无前例。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脑卒中至少700万,心肌梗死250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心病500万,风心病250万,先心病200万。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最为关键的是,在2010年,估计中国至少有5.8亿人具有至少一种或以上的与慢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其中70%~85%在65 岁以下的人群。到2030年,如果不加以控制,生活方式和营养危险因素将使中国的慢病负担增长50%,人口迅速老龄化则可能使中国慢病负担增加40%。
与美国每年发布心血管统计报告相似,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也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但美国心血管病死亡在持续死亡下降,中国的心血管病仍在上升通道上,社会各界都在呼唤下降拐点尽快到来。

但是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以及诸多专家的呼吁。我们并不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对策。开幕式的首名讲者——霍勇教授报道的《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防治:从概念到证据》为我们带来了一线新的曙光。

其实早在1995年的时候,霍勇教授等人在安徽安庆地区开展了人群队列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当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双重危险因素显著的增加了中国人的脑卒中时间,并且在这部分人群中如果同时存在有MTHFR C677T基因突变型TT基因型,会进一步的放大心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的风险。

面临着如此大的危害,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国75%的高血压患者均为“H型高血压”患者。那么这究竟是不是中国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呢?2007年他们在柳叶刀上发表的荟萃分析揭示:补充叶酸能够整体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

但是与此同时,国外的研究却显示叶酸以及维生素B族的研究却显示的是阴性结果,相比较于叶酸水平较高的英美国家,叶酸水平较低的中国是否也是同样的结果呢,霍勇教授他们开始了一项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探索着补充叶酸是否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首发脑卒中的发生率。此项研究一共纳入20702名患者。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随机进入单纯依那普利治疗组以及“依那普利10mg+叶酸0.8mg”合剂组。经过4.5年的随访,研究显示,两组的血压控制基本相当,但是合剂组的首发脑卒中显著的低于依那普利组。使用合剂可以明显的降低约21%的卒中风险。

并且在这种背景下,由于若干原因,这些非凡的发现可能低估了补充叶酸带来的可能的真实效果。首先,尽管依从性高,但依从性并不完美。约69%的参与者服用了全部发放药物的70%以上。其次,对照组平均叶酸水平较基线增加60%,在那些基线叶酸水平最低组增加得尤为明显。而叶酸升高的原因不明。可能是由于饮食改善或对照组使用了补充叶酸制剂。无论如何,这种改变及不完全的依从性降低了组间的可比性,并可能削弱获益的显著性。最后,由于伦理的原因,该试验提前终止,而补充叶酸的全部效果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被观察到。事实上,这提示我们,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获益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所以说面对这目前如此巨大的脑卒中患者,补充叶酸能够有效的降低卒中的发生率,而目前想要仅通过食物摄取达到足够的叶酸水平还很困难。所以该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全民强化叶酸项目的可行性;但是在短期内强化较难实施的地区,应该考虑进行叶酸补充。

最后霍勇教授指出: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脑卒中防治之路,从询证医学,转化医学到精准医学,要为中国心血管疾病开大处方。

我们相信,通过霍勇团队的努力,以及战斗在个心脑血管一线的医师的努力,心脑血管发病的上升趋势必将会出现新的拐点!